【傷健共融】跆拳教練推廣輪椅武術15年 助罕見病女生考獲黑帶增自信

健康資訊

發布時間: 2019/09/04 16:51
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2:21

分享:

分享:

跆拳道師李安東2004年成立「香港輪椅武術總會」,至今已經踏入15個年頭,提倡傷健共融。

做運動,絕不是健全人士的專利。只要有心、肯堅持,任何人都能做得到。跆拳道師李安東(Anthony)2004年成立「香港輪椅武術總會」,至今已踏入15個年頭,提倡傷健共融。

Anthony有逾二十年的教學教驗,多年前的一次宗教聚會,感染了他想用自己的專業,為殘疾人士付出更多。「有一大班人為聾啞人士繙譯手語歌,我覺得好感動,開始想教傷殘人士跆拳道。」

於練武方式上,Anthony發現他們的腰部難發力,就研究了一套有助他們發力和保持平衡的方法。(陳偉能攝)

其後一個人落手落腳教學、招募義工、尋找資源,他更為了領略傷殘人士的處境和需要,特意找一天坐上輪椅,走到街頭。「活動6至7小時,才明白到一級樓梯未必影響健全人士,但對輪椅人士而言,他們或許永遠都攀不上。我們要做的,就是思考怎樣讓他們行上去。」

習武是一種道 傷健共融對等

課堂涵蓋體能訓練、套拳、搏擊或雙截棍等,因應學員的能力而再調整。Anthony指最希望透過跆拳道,傳達武術背後的概念。

我們不是興趣班,來到道場,就有道場的規矩。訓練當中要一步步提升自己,要有追求。

作為練武者,不是說穿道袍、戴色帶有多有型,在於當中的精神︰禮義廉恥、忍耐克己、百折不屈。有付出也有承擔。

縱使傷殘學員各有限制,但Anthony仍把他們視為一般學生,沒有特別待遇,練武態度也要認真嚴肅。「我會跟他說,我不會把你當傷殘人士,你只是身體上有點缺陷,要做就要做得到,要練就練。」

現時學生總數約200個,年齡介乎3至40多歲,當中傷殘人士佔60至80名。(陳偉能攝)

透過不斷的訓練,不少學員由缺乏自信變得獨立自主,開始對自己的生命、興趣有追求。「學會照顧自己之外,也學習幫助身邊人。師兄弟互相指導拳術,一個教一個。」

Anthony提倡傷健共融,課堂上既有傷殘,也有健全學員。

在同一個平台當中,大家一同學習不同程度的武術。這是一個對等的平台,在道場上傷健共融。

感動能助學生突破

令Anthony最印象深刻的學生,是患腦癎症的阿升。阿升讀完特殊學校後,便躲在家甚麼都不做。來到課堂後,由不懂得與人相處,到學會溝通,更刻苦練習考獲黑帶,幫手帶拳。

Anthony在他身上看到的,是無比認真和專注。「後來從他的朋友口中得知,他媽媽在他考黑帶之前離世。黑帶對我們來說,或許只是制服級數的一種,但在他的生命中,這是全部。他努力為此奮鬥,黑帶是他送給媽媽的成就。」

每個學員來參加之前,跆拳術或許從不在生涯規劃當中,但學習過後,反而為自己的人生添上一份新色彩。

武術讓他開展一個新世界,一個本身或不屬於他,或沒機會接觸到的世界,這些經歷正是他的得着。

物理治療師Anthea(左)及Herbert(右)會駐場,為學員提供專業評估及指導。他們會與教練商討和研究,確保學員能在安全情況下練好姿勢。(陳偉能攝)

罕見病者考獲黑帶 由學員升級為教練

除了阿升,患有罕見病阿伯氏症的穎恩亦是Anthony的愛徒之一。初時穎恩的體能差,活動能力亦不好。走幾步路就易累或痛,步速偏慢,跑小段路就會喘氣。跆拳道聽就聽得多,但覺得只屬健全人士能玩的運動。

經同學介紹下,穎恩加入了Anthony的課堂,漸漸發現自己的可能性。

起初會怕,也曾覺得自己做不到,有想過放棄。因為以前總覺得自己甚麼都做不了。常常收埋自己,不懂得面對這個世界和與人溝通。

教練改變了我,讓我變成了一個開朗活潑的人。原來傷殘人士都可以玩運動。

嘗試後發現,跆拳道的動作、招式對自己而言並不算難,也很易上手。穎恩幾乎每天都會練習,每逢星期六、日就加長時間操練,最後花約6年考獲黑帶。習武14年,近兩年更晉升為教練之一。

身為大師姐的穎恩,現在更身兼教練。她指教師弟妹是一份使命,也有滿足感。(陳偉能攝)

回望過去,穎恩說︰「只要你肯嘗試,可能都會做得到。許多傷殘人士,包括我自己,起初或會覺得自己甚麼都做不了,始終身體有限制。面對社會的機會比他人少,但若撇開這個想法,建立正面態度,也許經歷數次挫折之後,就會開始做得到。讓自己有不同的挑戰,有恆心、肯堅持,就會做得好。」

撰文 : 吳霆俊 TOPick 記者